5月份的廣州已經進入汛期,期間雨量偏多,暴雨頻密,降雨較為集中,這樣的“龍舟水”給城市道路上千千萬萬的小井蓋帶來了不少麻煩,地下管道排水壓力過大,極可能導致井蓋被沖走,或者雨水長時間浸泡導致井蓋設施周邊的混凝土逐漸松軟,經不起車輛來回碾壓而破損,變成了一個個傷人的“陷阱”。
每當汛期來臨,荔灣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總有這樣一群“守井人”忙碌在巡井和守井的路上,汛期對于他們來說意味著熬夜、通宵和堅守。如何在汛期守護好井蓋安全,防止出現安全生產事故成為了他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守井人需要密切跟蹤汛期天氣的形勢變化,留意雨情水情,嚴密落實各項井蓋設施安全防范措施,始終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佳狀態,竭盡全力投入到井蓋設施防汛備汛的各項工作當中,當好黨和人民的“守井人”。
井蓋千萬個,安全第一條。在守井人眼里這一個個井蓋的安全就是工作的全部,95后青年陳錦豪就是其中的一員。廣州進入汛期后,為加強汛期井蓋設施管理工作,他辦公桌的抽屜里就常備著幾件換洗的衣服,手套、警示燈、雪糕筒、強手電筒、井蓋撬棍已經成為了他巡井守井的“好伙伴”。
暴雨襲來的夜里注定是“不眠之夜”,除了外出排查井蓋設施狀況,他的另一項工作就是緊盯著井蓋設施管理微信群,不愿錯過一條和井蓋隱患有關的信息。在獲悉井蓋設施有問題后,他第一時間統籌協調井蓋權屬單位,要求快速落實應急處置。一旦出現井蓋險情,他必定通宵奮戰,直至消除險情。經常性的熬夜和通宵,加上休息不足,讓這個95后的年輕人臉上掛滿了疲憊,黑色眼鏡框也遮擋不住濃重的黑眼圈,微腫的眼睛就像漲了氣的氣球。他說:“我們是守井人,守的是一路的平安,守的是群眾的安全。”
荔灣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綜合協調科作為擔負著荔灣區十幾萬個井蓋設施管理工作職責的部門,在汛期里,科室的同志們開啟“白加黑”模式,通宵達旦地工作是家常便飯,而覃煥清作為綜合協調科的科長,坦言:“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汛期里井蓋設施管理的壓力非常大,不管是局領導還是具體負責同志都會放心不下,熬夜通宵是經常的事。”5月10日至5月13日廣州極端暴雨期間,為響應井蓋設施應急搶險值守,覃煥清和幾個同事簡單收拾行李后輪流住進了辦公室,簡易折疊床一放就成了這群守井人“臨時的家”。在汛期守井的夜里,這些城市道路上的小井蓋串聯起來的“大安全”就是他們的工作世界。5月10日至今,荔灣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共排查各類井蓋設施8000余處,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井蓋5處,且均已完成整改。
從上一個天亮到下一個天亮,荔灣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的守井人等待雨量減少,等待汛期結束。堅守在汛期一線的守井人如同一盞盞明燈,在一個個暴雨交加的不眠之夜發著光發著熱,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新時代守井人精神”,守護著一城的安瀾,守護著群眾的出行安全。